
2015年必然将是手机史上特别的一年,有些企业将从这样一年开始走向更加的辉煌,而有些则开始了悄悄的衰退。
除了华为,大家都不好过
这一年,智能机市场不再有以往的狂飙突进,市场进入缓慢增长期。三星与苹果依然在中国和很多市场攫取巨额的利润,但曾经那些令人激动的创新优秀已经不再了。主打互联网的小米不断调低年度销售预期,从最初流出的1.2亿台目标,以至到现在不再提及到一亿台的销售预期。而华为则恰恰相反,华为消费者业务半年报时将年度销售目标从160亿美元大幅提高到200亿美元。
华为终端的突飞猛进,正是华为终端转型取得的效果体现。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呈现火热发展态势的2011年,华为就开始寻求发展转型,将公司的业务重组为三大事业部:运营商业务、企业业务和消费业务。华为终端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,离不开这场伟大的转型。
华为也焦虑
小米公司以互联网模式进军传统制造产业,短短3年时间估值超过100亿美元,跻身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五。互联网思维开始成为了企业热捧的对象,随着国家提出互联网+概念,互联网瞬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。害怕被时代遗忘的传统企业纷纷投入到互联网的怀抱,对互联网顶礼膜拜。然而华为对互联网转型却一直左顾右盼的,华为到底焦虑什么呢?
要不要进入互联网行业。互联网转型一度成为了华为高管的讨论重点。这个时期,华为成立过互联网业务部,曾经上马的包括SNS社区爱米网,本地生活服务爱米live、移动搜索等数十个项目,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精品APP等。
任正非察觉到这种转型路导致公司管理的混乱。在一次会议上任正非指出:公司员工要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,不能盲目创新,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。非主航道的业务,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,坚持稳定可靠运行,保持合理有效、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。要防止盲目创新,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,就是我们的葬歌。
而在去年的干部大会上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表达过对互联网的看法。他如此评价:“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,我们也是互联网公司,是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。”“别光羡慕别人的风光,别那么互联网冲动。”他劝说“互联网冲动”的员工把精力用在“内互联网”,提高内部效率方面。
小米的横空出世也确实让华为焦虑了一把。华为终端一直将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位苹果与三星,或许在最初时华为压根没有把小米放在眼里。小米手机迅进入国内市场的前十,不得不让华为终端调整发展战略。华为手机推出了独立的互联网品牌“荣耀”独立运行,可以说荣耀是华为互联网转型的最大尝试。荣耀通过两年的发展,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华为的互联网转型之路。
华为的互联网转型路
华为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后进者,在互联网营销这一块确实不如国内佼佼者小米。但华为能够谦虚学习,包括成立互联网品牌、成立网上商城、与电商合作、与粉丝互动等。可以说华为在互联网转型的路上是一直在进步的。
今年年初,华为又对荣耀做了战略回收调整。荣耀的线下渠道开始和华为渠道融合,荣耀独立尝试了两年互联网运营之后,开始回归到传统+互联网的方式。
“互联网+”作为一个概念,已经热爆天了。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,更合适的思路应该是传统产业+互联网,而不是互联网+传统企业,互联网只是渠道。“特别是有产品和服务的行业,不能忘记产品的本质,而且更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,离开产品谈互联网是无稽之谈。”徐直军表示,互联网本身颠覆的还是互联网行业本身,而非传统产业。
华为不走“互联网+“的道路,而是走“+互联网“道路。这应该是符合当前发展实情的。互联网再厉害也不能够颠覆产品本身,目前互联网能够颠覆的还只能是互联网本身。所以继续聚焦产品本身,利用互联网势发展自己才是王道。
(后续会有更多关注国内企业的发展、竞争、以及商业模式的文章,请继续关注)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